在哈尔滨收废品的安徽一家人返乡 “辛苦点给孩子奔个希望”

    15日凌晨4点多,张芳便没了睡意。怕惊醒孩子,她摸黑起了床,到只能容下一人的小厨房里轻手轻脚地准备好早饭。又摸进房间,把行李再细细地检查了一遍。

    6点多,张芳把孩子叫醒,一家人吃了早饭准备出发。因为要回老家过年,头一天两个孩子太兴奋,将近12点才睡着。看着还没醒透的孩子,张芳和丈夫决定“奢侈”一把,打个出租车去火车站。一路上,张芳问了丈夫几次:“你锁好门了吧。”

    两年没回家

    老人快想出病了

    张芳的老家在安徽省涡阳县丹城镇东相楼村,夫妻俩带着孩子在哈尔滨收废品。为了攒钱,他们一家两年没回过老家。今年元旦前,家里的老人就不停地打电话催,让他们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,老人想孙子都快想出病了。

    回家过次年花费不少,最终做出回家的决定后,张芳和丈夫感到有些压力,但也从心底涌出了期盼。

    张芳一家的行李不多,只有两个包,除了一路上的吃喝、一家人的换洗衣服,就是给双方老人带了点哈尔滨的特产。“俩孩子现在穿的是旧衣服,我前几天都给洗干净了,过年还有套新的,我装包里带回去过年再穿,要不这一路上就造的没样儿了。今年废品不好收,回一趟家,来回的路费再加给老人和亲戚买点礼品,对我们来说花费很大。不过穷家富路,不能亏着孩子。我给他们买了面包、红肠,还有酸奶和零食,我们俩大人就准备了点方便面和干豆腐卷。”细心的张芳特意买了塑料袋包装的方便面,“桶装的一盒要贵上一元多,自己带个饭盒,这钱就省下了。”

    火车倒客车再包车

    两天以后能到家

    张芳一家今年返乡的火车票是邻居老乡从网上“抢”来的。不用去火车站连夜排队,就能提前20天拿到有座的票,对于张芳来说是个“好兆头”——回家的路开头就顺当。回老家,张芳一家得坐哈尔滨开往徐州的T74次火车,上午8时53分发车,历时18小时,次日凌晨3点左右到达。这18小时的火车还仅仅是个开始,“我们得在火车站等到天亮。天亮后才有客车,我们再坐3个多小时的客车到王窑。到王窑后再到我们村就没车了,只能包一个拉脚的车,送我们到村里。如果路上一点不耽误的话,估计17日中午就能到家了。”

    张芳和丈夫靠收废品,已经在哈尔滨生活了七年。尽管一家四口挤在南岗马家沟附近只有8平方米的平房里,但张芳挺知足,“条件差点,但孩子受的教育好,还能挣到钱。”尽管张芳一再说这两年生意不好,但她和丈夫一年下来咋也能挣上两万多元。5岁的小儿子小浩出生在哈尔滨,10岁的大儿子小龙两年前也从安徽老家接来哈尔滨上学,这次回家是小龙来哈后第一次回老家探亲。孩子原来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,小龙来哈后,奶奶想孙子还病过一场,所以他们今年一定得回家看看。去年没回去,小龙偷偷哭了好几次。

    孩子们能到城里上学

    再艰难的生活也值了

    不认识的人看张芳,很难看出她是收废品的。为了回家过年,她几天前特意去烫了头发,焗了颜色。她说,平时推车出门时,她总是尽量穿着干净利索。8平方米的租住小屋里,她也尽可能地收拾整齐。过去的一年,让张芳最高兴的事就是老大小龙学业上的进步。刚从安徽老家来哈尔滨时,小龙虽然已经在老家上了小学,可拼音一点儿也不会,水平还不及上幼儿园的弟弟。怕孩子跟不上,张芳让小龙重读了小学一年级。“老大刚上学那几个月,我都没法出去干活,老师总找我去学校,不是学习有问题就是纪律太散漫。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,老人惯孩子,孩子特别任性,我费了老大功夫才把他‘规矩’过来。”这学期小龙进步明显,期末家长会上老师点名表扬了他。“数学94分,语文89分,在班里能排到中游。我太满意了。”张芳说,就冲着孩子们能到城里来上学,生活再艰难也值了,“我们自己辛苦点,能给孩子奔个希望,为啥不干呢?”

    在站前广场,张芳一家和记者道别时也不忘揽生意,张芳叮嘱记者:“以后有废报纸啥的,给我打电话。”。